得知小孩有ADHD的心路歷程

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健康快樂的長大,因此當得知小孩有先天先性疾病或問題時,那種擔心和心痛,一般人絕對是無法體會。總是會不斷想著,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,導致小孩有這種情況? 是我遺傳給他的嗎? 內心總是藏不住的不斷自責。

先來說說我的情況吧,從小他就很愛玩,每次看到他跑來跑去,只覺得可愛,不覺得有什麼問題,頂多有時候覺得很皮,講不聽,讓人很生氣,但心理總是會想,小孩不都是這樣嗎? 直到唸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才發現,作業寫得一團糟、做作業沒耐心,常常被老師抱怨上課坐不住,上課到一半會坐在教室地板上,走來走去,或是乾脆直接趴下來。當時老師不斷建議帶到醫院檢查,雖然很不想承認,不敢面對,希望一切都是誤會一場,但最後還是不得不承認,我的小孩有ADHD(注意力不足過動症),縱使事前已有心理準備,但確診後還是覺得晴天霹靂,不敢相信這種事居然會發生在我身上,只是身為家長,不能想太多,要趕緊收拾心情,盡全力陪伴孩子長大。

到醫院檢查的幾個月前,在因緣際會下,我們帶小孩到某機構做天賦潛能評測,透過腦波、指紋和現場觀察的檢測方式評估,檢測後得知小孩的性格是「逆思的老虎」,簡單來說,這類型小孩很有自己的想法,但做事很容易反著想,因此會想要挑戰權威。嗯…好吧,這的確解釋小孩常常不聽話,很愛唱反調,越說越故意又愛搗蛋的性格。過程中也跟機構的老師聊到孩子在學校的情況,討論到過動的情形,以及如何透過一些課程,改善小孩的狀況,進而激發小孩潛能,最後我們決定送小孩到此機構上課,如果大家對於此課程有興趣,我可以再跟各位分享。

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詳細原因我就不多說,大家可以上網搜尋,網路上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可以參考。簡單來說,原因是大腦的前額葉發展有些問題,導致這類型小孩會需要很多外部「刺激」,所以他們常常會跑來跑去、跳來跳去、爬高、轉圈、尋求速度感、玩危險遊戲、玩溜滑梯時會頭下腳上等等,都是因為他們在尋求「刺激」來滿足他們大腦的需求。大部分家長,包含我也是,遇到這類型小孩時的第一個想法都是,多帶他們看書,多做些靜態活動讓他們靜下來,讓他們習慣安靜,平靜下來,這樣就不會再過動。結果,大錯特錯。機構老師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,他們就像是沒吃飽的小孩,要吃很多才會飽,結果你卻一直叫他不要吃,這樣他還是餓;其實相反的,你要餵飽他,讓他獲得足夠「刺激」,他就會安靜下來。經過幾次的實驗似乎真的是這樣,只要讓他多動一動,情況真的會有改善,若您有這樣的小孩,不仿試著多帶小孩到戶外玩,尤其是爬高、具有速度感的遊戲,多讓他接受這類型的刺激,會好很多。

至於注意力不集中則是因為身體內的多巴胺和腎上腺素分泌不正常,導致他們無法隔絕外部環境不需要的聲音或影像,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。舉例來說,當你專心跟某人說話時,你大腦會自動隔絕背景音,如大樓外面汽車的聲音、下雨的聲音,你會專心聽對方說話,背景音完全被忽略。但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孩不是這樣,對他們來說,大樓外的汽車聲、雨聲,就跟對方講話的聲音一樣大聲,所以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干擾,造成不專心的情形。不過以上的舉例只是種形容,不代表小孩真實的感受。

ADHD目前的治療方式以吃藥為主,基本上分為3種藥,分別是思銳、利他能和專思達,副作用主要都是食慾降低,這對我們家已經不愛吃東西的小孩來說,真是不良的副作用,但也沒辦法,只能這樣,至於該吃哪種,就交由專業的醫生來判斷。

我們診斷是帶小孩到台北某醫院的身心科,診斷方式是透過問卷調查(給老師和父母)以及現場的檢測來評斷。用問卷做為評斷標準之一,老實說我覺得有點主觀,同樣的事情,有人覺得嚴重程度高,有的人覺得沒那麼高,太主觀了。另外,當天替我們小孩檢測時,由於人很多,輪到我們時已等很久,小孩早已不耐煩,且當天負責檢測志工(不確定是否為志工,總之不是醫生)口氣也很不耐煩,因此整個檢測過程很糟糕,我想或多或少也影響到檢測結果,但也或許就是利用這種方式檢測是否有過動、坐不住的情形吧。

最後,我想跟家有ADHD小孩的親朋好友說,請對這些小朋友多點耐心和關心,很多事情他們不是故意的,這是他們先天上無法控制自己;另外,也請對有這類型小朋友的家長多點同理心,不要一副「你怎麼沒教好你的小孩」的態度,因為家長要帶這種小孩也很辛苦。